食品科学与工程广西本科特色专业通过3年的建设,基本完成了项目的建设,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(一)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
完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、食品质量与安全、化学3个本科专业组成的专业群建设。制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糖专修分流培养方案,突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糖专修培养。
本专业在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,坚持做社会调查,注重校外专家论证意见,并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会议纪要,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需求、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;
(二)实验实训教学基地(中心)建设
共建成1间食品生产综合实训车间、1间蔗糖深加工实训室,5条果酒、果醋、果汁、植物蛋白、乳品饮料实训生产线,以及食品工艺实训室、地方特色食品研究室及肉制品加工实训室、烘焙实训室、食品分析室和食品理化检验实训室、微生物学检验实训室等实验室。新增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206.4万元,增长率达33.86%;新增教学仪器设备269台(套),增长率达10.47%;新建实验实训室18间,新增实验实训室1117平方米;项目建设期间新开发4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,各项指标均达到项目考核要求。








(三)教师队伍建设方面
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4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,副高级职称9人,合计18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.94%;硕士研究生学历32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.12%;博士研究生学历的7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.59%;高级职称教师100%给本科生授课。

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、食品质量与安全、化学三个专业教学团队,构建制糖、食品加工、碳酸钙材料、有色金属材料、瑶药、教学法等6个教学、科研团队,在建设期间获得市厅级以上项目立项20项,校级项目立项11项,共获科研经费386.6万余元;发表文章50余篇,其中SCI收录3篇,中文核心期刊24篇;参与教材编著2部;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。校企合作单位15家,科研水平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。
通过本项目的建设,本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加强,基础设备不断完善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,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很快。
(四)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
完成2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;完成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方案制定和教学大纲的编写;成68个校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。
(五)其他建设成效
(1)2019年,该专业成为了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2020年食品学科成为学校重点学科,2021年成为学校首批硕士建设培育点。学生的创新、考研能力不断提高。
(2)本项目建设以来,专业群的本科生积极参加大创活动(2019级已全员参与),学科竞赛获奖项目不断增多(2019年2项、2020年6项、2021年已获得8项)。


(3)毕业生的考研升学率从2019届不到3%提高到2021届28%,成为学校一大亮点。

(4)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建设发展,专业群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化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发展也很快,2020年,化学成为学科重点学科,2021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估,两个专业的师资力量、办学基础设施、教学科研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在快速发展,已初步形成食品学科与化学学科两翼齐飞的局面。